綠色中國政策必須重新調整!

合作夥伴-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三位一體是氣候的死胡同

Jürgen Kurz(KV MYK)對討論的貢獻
2024 年 12 月

最晚2024年美國大選將至,是時候重新思考綠色中國政策了。世界將被重新排列,西方導向和同時脫離中國對於綠色政治來說似乎在經濟上並不有效,而且在氣候政策需求方面根本就是錯誤的!

本文旨在提供必要的事實,並在「90 聯盟」/「綠黨」內部就如何應對中國問題發起一場迫切需要的新討論。我知道黨內大多數人,尤其是高層人士目前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但僅對氣候變遷的擔憂就使這一討論別無選擇!

對華戰略誤判

在深受政府中綠色代表影響的聯邦政府對華戰略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描述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競爭對手。作者明確談到了系統性競爭。

系統性的競爭,到底是什麼?

文字說:
                                            「系統性競爭 體現在德中在重要領域對國際秩序原則的不同看法。聯邦政府對中國依其一黨制利益影響國際秩序的努力表示關切。    

  競爭 意味著: 人或群體之間的競爭性對立、
  求愛、競爭、競爭或根本    不可調和的利益   。
  合作夥伴:    追求共同目標的個人或機構。
流動,從而也使基於規則的秩序的基礎相對化,例如人權的地位。中國領導人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強調了其全球野心。 中國擴大與俄羅斯關係的決定對德國的安全政策有直接的重要性。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中國越來越積極主張地區霸權,並對國際法原則提出質疑。 中國專門利用其經濟實力來實現其政治目標。由於這種強硬的做法,中國與週邊及其他地區許多國家的關係嚴重惡化。

這些說法本質上有道理嗎?

國際訂單:

這項指控已經在媒體上出現了一段時間。我們沒有描述任何具體跡象表明中國對世界秩序有不同的看法,從綠色角度來看這是不可接受的。除此之外,中國致力於建立一個多極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在聯合國擁有平等的投票權,特別是「南方」國家參與國際機構。

綠色位置。

因此,尚不清楚為什麼這些想法應該符合中國一黨制的利益(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中國還有其他八個政黨)。不言而喻,這個擁有 14 億居民(約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 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對國際社會負有特殊責任。

鄰裡關係不好?

確實,在亞洲關係中,中國是房間裡的大象。近年來,亞洲沒有一個國家取得了可比較的發展。當然,中國在經濟上佔據主導地位。但這本身並不是問題, 因為所有國家都從中受益,不僅是亞洲,而是所有國家,包括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

上個世紀,亞洲人民成功地擺脫了殖民主義。作為殖民主義的遺產,一些任意邊界仍然存在,亞洲國家之間幾十年來一直在逐步規範這一點。中國作為該地區與印度並列的最大參與者, 有最有待澄清的懸而未決的問題。

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與週邊國家簽署了17項協議,成功和平解決了邊界衝突。與印度的邊界衝突仍然存在,但現已平息。最近,中印兩國承認了各自的不同利益, 並且相互保證不會發生敵對行動。幾十年來,中印關係自然非常複雜。

與日本和菲律賓這兩個為美國武裝部隊提供基地的國家之間的分歧仍然存在,這意味著中國感到受到威脅。

此外,中國於2022年1月1日與本地區共15個國家建立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約有22億人口。印度先前曾參與談判,2019年退出,目前正在考慮加入。

考慮到這些事實,就談不上睦鄰關係了。很難理解。

聯邦政府將中國與俄羅斯加強合作視為直接的安全威脅。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許多南方國家,特別是印度,顯著擴大了與俄羅斯的貿易關係。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只有中國應該成為威脅而其他國家則不然。

軍費開支高?

                 中國戰略稱:“中國在國防上的支出僅次於美國:就艦艇和潛艇數量而言,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力量”

這項聲明給人的印像是,中國對德國或歐洲構成了軍事威脅。這句話也為競爭的想法提供了理由。被遺漏的是,作為北約成員國的歐盟國家在2023年的國防支出約為3630億美元, 而中國「僅」支出了2960億美元,並且與經濟產出相比,第一年的支出相對穩定, 5%用於軍事。這個數字自然很高,但客觀上並不能成為競爭加劇的理由。

綠黨是否認真對待自己的氣候保護計畫?

人為氣候變遷所造成的人類危機正呈現出更具威脅性的形式。相反,川普主義不會改變這一點。

多年前被認為可以接受的低於1度的氣候目標長期以來都是浪費時間。

當今世界正努力應對 1.5 度這一合理目標所帶來的影響。但這也已經超越了。

現實情況是:最早到2023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升至425 ppm以上,根據國際科學家的計算,在350 ppm以下的極限值下,人們可以過著合理的生活。.

地球暖化已經發展到今天所採取的所有政治措施都無法再控制的程度。即使我們在紅綠燈政府提出的建議也沒有!但為了讓人類在地球上擁有美好的未來, 減少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絕對必要的!

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在全球範圍內停止任何額外的二氧化碳輸入,同時還要清除大氣中已經添加的二氧化碳。

為了在中長期內繼續使人類生存成為可能,必須從大氣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科學告訴我們,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這一數字將達到 300 Gt 左右, 而我們現有的技術還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

誰可以成為這項任務的全球合作夥伴?

事實對此有何看法?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 2023 年「排放差距報告」顯示,進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GHG) 持續增加。去年,一年內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從未如此多。

90聯盟/綠黨喜歡把矛頭指向中國,它實際上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被忽視的是,與全球規模相比,中國祇排放了一小部分二氧化碳, 儘管幾十年來一直是西方國家的工作台,但它卻代表西方公司排放了大部分溫室氣體。

聯合國排放差距報告一致指出,幾乎所有西方工業化國家都明顯未能實現先前承諾的目標。

這不適用於中國!

戲劇性的是,即使是失敗的承諾也不足以實現 1.5 度的目標。報告稱,全球最富裕國家的 10% 人口仍略低於 50%

溫室氣體中,較窮的50%只佔10%的份額!
而且進一步看數據顯示,西方工業化國家當前和歷史的貢獻持續顯著高於世界其他國家的貢獻!

例如,居住在美國的佔全球人口 4% 的溫室氣體佔當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11% 左右,即其人口比例的 3 倍,而過去他們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為 19%。中國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排放國,處境相對好得多!

引人注目的是,歷史上對氣候變遷貢獻最大的國家仍然距離巴黎做出的承諾最遠:
在涉及以下問題時也是如此:

哪些國家有可能實現商定的氣候目標:

然而,如同上面已經提到的,實現巴黎承諾的氣候目標(NDC)並不足以保障人類的生活條件!

這對中國的綠色觀意味著什麼?

從綠色政治的角度來看,如果綠色政治想要可信,就不能忽視這些事實,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情況。

一看數據就知道,大國中國現在是最受綠色政客攻擊的所謂侵犯人權的國家,但實際上卻在為應對全球暖化做出最大的努力,而所謂的「價值觀夥伴」卻在做著努力。

在氣候政策方面,中國現在是防止全球暖化最重要、最靈活的行動者,但在本質上由綠色外交部製定的聯邦政府對華戰略中,中國被視為不可信任的對手

中國戰略是基於對中國的無知和錯誤假設,特別是在氣候政策領域,這對綠黨來說非常重要

《中國戰略》第3.5章氣候、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開頭如下:

                 為了防止氣候危機造成最嚴重的後果,全球暖化必須限制在1.5°C以下。國際社會在巴黎為自己設定了盡最大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目標。 中國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並持續擴大煤電產能;同時,中國在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比其他國家都多,而且技術先進。 中國對保護全球氣候負有特殊責任。

即使正確地指出了對再生能源的巨大投資,但這句話在幾個方面仍然具有誤導性和錯誤性!他認為,儘管中國在 2020 年向聯合國承諾,最多將在 2030 年超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標將於 2024 年實現),並且將在 2020 年實現二氧化碳中和,但中國仍繼續依賴燃煤發電。遲2060年。 這也可以從中國政府的戰略文件中看到,其中描述了中國的減排路徑。 (參見《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展望》)

來源: https://www.cet.energy/2023/12/14/china-energy-transformation-outlook-2023/


2022年,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現代能源體系構想,成功實現經濟轉型為太陽能經濟。聯邦政府和 90 聯盟/綠黨無法否認這一點。 這意味著中國最早可能在 2024 年(而不是 2030 年)實現第一個承諾的氣候里程碑,因此中國的處境比德國要好得多。

中國將繼續比宣布的速度更快地實現其承諾的氣候目標,並主導全球氣候友善能源系統供應鏈。

現在的政治和經濟目標是進一步擴大對氣候保護的貢獻。與德國所有保守派不同,人們認識到氣候保護對工業現代化做出了核心、永續的貢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談到氣候變遷問題時表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村莊裡,因為我們無法移居到另一個星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一個命運共同體,我們都必須保護我們的地球。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生活,但不能把別人視為對手, 因為只有友好的世界才是和平的世界。

這對綠色中國政策有何影響?

如果90聯盟/綠黨繼續將氣候保護作為其政策的核心,那麼它的對華政策就必須以事實為基礎。我們不應該批評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方面的工業“產能過剩”, 而應該歡迎這樣一個事實:在中國稅收的幫助下,所有保護氣候的日常技術現在都可以在全球範圍內使用!

在氣候政策方面,90聯盟/綠黨應該依靠與中國的深入、信任合作,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有能力和政治意願制定雄心勃勃的氣候保護政策以及必要的政策的國家。技術可以提供!

儘管德拉吉於 2024 年 9 月發布的報告《歐洲競爭力的未來_歐洲競爭力戰略》提出了基本準確的分析並正確解決了各種措施,但歐洲能否在短期內應對這一問題仍值得懷疑。

如果沒有中國的能力,德國和歐洲就不再有機會實現其最低限度的氣候政策目標,更不用說承擔國際領導角色了!

綠黨必須審視關於中國的根深蒂固的敘事,並建立自己的中國專業知識!我們不能堅持競爭對手的說法,而必須突顯與中國建立氣候政策夥伴關係的可能性。

迄今為止,綠色中國政策依賴美國塑造的固定中國形象,並避免對近年來自己對中國的假設進行系統性審查。

這意味著許多氣候政策選擇已被阻止。

在氣候問題和人類生存問題上,繼續把中國視為對手於事無補。在應對氣候災難的鬥爭中,唯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與世界各地的每個人合作,確保人類的生存。

2021 年綠色 BT 選舉計畫表示:

「身為政治家,我們致力於共同利益,並肩負著為你們,這個國家的人民服務的任務。我們需要活躍的、有爭議的討論以及質疑條件和概念並學習的意願, 否則就不會取得進展。另一方面,任何含沙射影、故意挑起誤解的人都會扼殺爭論。但我們希望讓它成為可能。

如果我們想要生動、有爭議的討論並願意學習,那麼這就是紅綠燈崩潰的時刻,90 聯盟/綠色聯盟將受到媒體、 石油遊說團體以及美國各方面的攻擊一位水力壓裂天然氣經理被任命為環境部長,現在可能是質疑我們的政治舉止和政治確定性的最佳時機, 並在必要時為了人民的利益和氣候保護而進行糾正。

這也包括系統性地、公開地質疑綠色中國政策,但迄今為止該政策尚未成功。

身為副總理的羅伯特·哈貝克正在中國訪問期間,他沒有按原計劃受到中國總理李強的接見——而社民黨主席克林貝爾則在李強2023年訪問亞洲期間會見了——今年6月訪華對他來說, 顯然帶來了重新衡量綠色中國政策的新見解。

類似的東西會是什麼樣子?

我主張盡快單獨開會(代表大會)再次與中國打交道,並邀請中國代表和中國智庫。此外,我強烈建議派一組綠黨成員和民選官員到中國進行為期兩週的訪問,以聽取他們自己的意見。

之後,我們應該根據我們想要與中國實現的目標,再次討論綠黨的中國立場:

  • 我們是否想把禁止華為參與網路基礎設施、或對太陽能板和熱泵等產品的貿易限制視為成功,而這最終只會導致德國消費者付出更高的成本?

  • 我們想鼓勵中國像西方民主國家一樣行事嗎?對於那些只研究過中國歷史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荒謬的想法。

  • 我們是否想幫助確保從西方角度描述的侵犯人權行為不再發生在中國?那我們首先應該談談現實政治中最大的槓桿是什麼樣的,而不是滿足於與中國政府的衝突。

  • 或者我們最重要的問題是與中國合作阻止或扭轉人為的氣候變遷?

沒有事先討論和決定這些議題的綠色中國政策純粹是毫無意義的行動主義,與成功的外交政策無關!

     

綠色中國政策必須重新調整!                         Jürgen Kurz,KV MYK,2024 年 12 月


下載此職位的 PDF 版